發布者:普森金屬
發布日期:2020-03-13 <一>、公廁規劃原則要求
公廁的建設規劃,應以“合理布局、附建為主、尋找方便”為原則,具體應注重“點、線、面”等三個方面。
點:以點為主的市、地區級商業文化中心,以及居住區內商業集中點的公廁建設,以在商場等公共建筑內附建為主;配合廣場、大面積綠地,點綴單獨式公廁小品。線:指商業大街與城市交通道兩側。商業大街將以商場等公共建筑物配套設置公廁為主,200~400m間距內應規劃設置公廁。城市交通道路兩側,盡量結合公共建設配設公廁,若達不到要求,由環衛部門設置單獨式公廁或其他小型單間公廁,至少700~900m間距內應規劃設置一座公廁。
面:指居民居住區。居民居住區住戶屋里雖有衛生設備,但仍應考慮居住區內居民出行,外來人員走親訪友的要求,合理布設公廁,可考慮每平方公里設置3-6座。
公廁規劃設點上,將以附建式為主,除附建于商場等公共建筑物內以外,還可附建于道路兩側住宅樓底層,沿街單位一隅等,以大限度提高土地使用率,協調公廁周圍環境。
公廁等級配置:點、線上的公廁應全部達到公廁要求,面上的公廁,也應以一類公廁為主,逐步淘汰二、三類公廁,對溝槽式公廁,也應隔成單間,符合文明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文明,各類建設設施的配套完善,使公廁的服務對象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如20世紀50年代城市的公廁服務對象主要是居民,這個需求量放大了,因為當時的住宅(含公房)是沒有衛生間的,一早一晚用公廁者,倒馬桶者熱鬧,但現在不僅各家各戶都建有衛生間,集體公寓乃至公共場所也建有衛生間或廁所,分流了用廁者,減輕了公廁的負荷,因此僅是簡單地從服務半徑來確定公廁的數量已不夠了,而應根據地區總體規劃而定。
在規劃部門進行公廁設置時,應遵循以下要求:
(1)公共廁所應盡量設置在道路旁、交通樞紐處、游客集中處以及居住小區的商業網點處,并按標準設置晝夜易見的公廁統一的引導標志。
(2)作為公共廁所的補充,大型商場、餐飲場所、娛樂場所等場所內部需按有關標準設置供顧客使用的廁所,并鼓勵單位廁所向社會開放(這部分廁所不在本規劃公共廁所范圍內)。
(3)單獨式公廁與附建式公廁相結合,合理布局,但應盡可能發展附建式公廁,尤其在車站、碼頭、各類場館、集市貿易及旅游景區(景點)等公建場所。附建式廁所的等級應不低于其所附建筑物本身的標準,應結合主體建筑一并設計和建造并與周圍建筑物、環境相協調,宜設置在建筑物底層,有單獨的入口及管理室。
(4)城區馬路兩側按不同的人員流動和繁華程度,分若干個檔次規劃或預留公廁位置,這些公廁的布點,也應與環衛設施一并考慮,以便日后管理和有助于市容的整潔,在郊區及那些駕車出行、步行或乘公交車的人員經常經過的所謂“中間”地區,需要設置的公共廁所。
(5)鼓勵使用節水型、型、生態型和型廁所,如采用中水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及利用太陽能的廁所。
(6)新建公廁應設置無障礙通道和盲人用廁指引通道,配備殘疾人和老人便器。增加女性蹲便數量。以上公廁應增設便于兒童使用的小型便器。
(7)單獨式公廁的建筑面積規劃為:商業繁華和人員流動量集中地段取50~100㎡,其他一般地區取50~60㎡,用地面積一般按建筑面積的1.4~2.0倍考慮,并要求其外墻與相臨建筑物的間距不應小于5.0m,周圍宜設置綠化帶。
<二>、使用方式對移動廁所影響
對于移動廁所的往往存在許多錯誤的使用方式。蹲姿依然是當今世界上人們上廁所的常見姿勢。過去許間,多種令人難堪的女用小便器的方案被提出,然而婦女的反應都很冷漠。男女生理結構的差異造成了對廁所衛生問題的關注點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廁所衛生以及衛生潔具和設備的基本設計式樣方面有所不同。男性站著就能小便,根本不需接觸公共潔具。公共廁所不潔的問題只會影響到婦女,因為女性不得不接近廁所設備,觸到骯臟、狹窄的廁所廁位的墻壁和沒有清空的垃圾箱,或是坐在陌生人使用過的坐便器上。盡管有衛生部門的,許多女性依然深受許多病菌的困撓,包括艾滋病和性傳播,都可經由不潔的公廁坐便器被傳染上。調查表明,大部分婦女都是懸坐在廁所坐便器上的,這使膀膚不能充分排空導致尿液滯留,因為懸空的姿勢使排尿管“打結”,從而患上引起尿失禁的,終導致對衛生服務設施的需求。這是一種惡性循環,因為下一位使用者不愿意坐到被尿液污染的坐便器上?,F代廁所設計沒能解決上述問題,某坐便器制造商在坐便器上沒有設置座圈,就是因為大約80%的婦女懸蹲在上面,而有些婦女的確會坐在沒有座圈的坐便器上,因為每位使用者用完后,它仍然保持干凈。許多婦女都很謹慎,她們覺得沒有座位就表明坐便器是為男性設計的。坐便器抽樣檢驗表明,害怕通過使用坐便器傳染病菌的擔心被證明是正確的。如今的媽媽們依然在女兒去廁所時提醒“不要坐上去,不要碰任何東西”。女性們關注的是上完廁所后有沒有流動水可以洗手。許多婦女隨身攜帶手紙,以為廁所不會配備,或是不想碰到不衛生的手紙架。
盡管現在的設計方案不理想,但是像女用小便斗也叫小便器的創新設計由于缺乏實用性還沒有獲得婦女們的認可。小便器要求使用者在馬桶上方或站或蹲,還宣傳說“由女士為女士設計”。而對于男性來說,小便無論在文化上還是在生理上大概都是一種明確的、單獨的行為,而對于女性就全然不同了。正如一位女士所說:“當你走進廁所的時候,你不知道會出現什么情況”。這些新產品對于那些腿腳不便的老年人也不實用,這種新產品誘人之處在于它能使公廁的提供者宣布他們為女性提供了男用的小便器的對等物,從而達到了“男女平等”,占用空間很少,且降低了成本。許多都有蹲便的傳統,尤其在穆斯林社會。隨著穆斯林人口的增加,一些中小學和大學己經出現了蹲便器廁所,特別在英國中部地區。從解剖學和人體工程學的角度來看,蹲便對于女性來說有益,也是更自然的排空膀脫尿液的方式。蹲便對男女雙方都更便于利用地球引力來排空大便。按照中醫的觀點,蹲便也是可取的方式。此外,西方上了年紀的人覺得坐便器太低不容易站起來。顯然,文化和習慣決定了不同方案的成功率。
由于女性上廁所排隊帶來的不便,有人建議,男女廁所也許可以更名為“站立”或“坐下”來提供一種不分性別的選擇(但不夠保護隱私),但是甚至對于男性,“站著”也未必是上策。在瑞典的一些地方,男士如今也被建議坐下,在斯德哥爾摩,人們打算拆掉小便器,因為它們被視為是性別歧視主義的產物。這樣就有廁所可供婦女使用。
一種的蹲式廁所,專為殘疾人士設計,帶有低低的扶手。在有些文化中,過去不常使用椅子而是直接坐在地板上,那里人們的肌肉適合于這種姿勢,因此,讓他們坐到坐便器上似乎是離奇的做法。有很多例子表明西式馬桶在其他一些被人們跳到上面,蹲在座圈之上,其間,常常會把瓷質馬桶弄破,因為他們從來都不習慣坐著上廁所。當然在廁所界想當然地認為西式的做法是佳方法是不對的,這要依人們過去習慣的方式而定。時尚就是。日本人認為坐著要比蹲著更時尚。以前,在20世紀中期,一些精英人物脫下傳統服裝改穿西褲,于是坐便器在他們中間流行開來,在沒有投放市場的情況下,帶有底座的坐便器也被介紹給婦女們。20世紀50年代以前,在日本,坐便器的使用也不廣泛,相比之下,在法國,土耳其式廁所每年的銷售量下降10%,因為他們被視為“寒酸”,法國人似乎都傾向于使用的坐便器,冷落了技術含量低的手動維多利亞式坐便器。
關于人類排泄的醫學研究從每人每天平均去幾次廁所的角度揭示了人們對于移動廁所的生理需要。各國政府往往寧愿投資數以百萬計的資金用于醫學、、藥品及外科醫學上,也不愿提供充足的移動廁所設施,努力創建衛生城市,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由于沒有足夠的廁所中小學、醫院病房的廁所以及移動廁所處于污穢不堪的狀況,整個社會對于廁所清潔和維護人員幾乎沒有給與“人的價值”的肯定。在移動廁所問題上,獲得多方面的合作,以促使公眾與醫學衛生人員彼此進行“廁所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