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普森金屬
發布日期:2024-03-06其一、公廁規劃原則要求
公廁的建設規劃,應以“合理布局、附建為主、尋找方便”為原則,具體應注重“點、線、面”等三個方面。
點:以點為主的市、地區級商業文化中心,以及居住區內商業集中點的公廁建設,以在商場等公共建筑內附建為主;配合廣場、大面積綠地,點綴單獨式公廁小品。線:指商業大街與城市交通道兩側。商業大街將以商場等公共建筑物配套設置公廁為主,200~400m間距內應規劃設置公廁。城市交通道路兩側,盡量結合公共建設配設公廁,若達不到要求,由環衛部門設置單獨式公廁或其他小型單間公廁,至少700~900m間距內應規劃設置一座公廁。
面:指居民居住區。居民居住區住戶屋里雖有衛生設備,但仍應考慮居住區內居民出行,外來人員走親訪友的要求,合理布設公廁,可考慮每平方公里設置3-6座。
公廁規劃設點上,將以附建式為主,除附建于商場等公共建筑物內以外,還可附建于道路兩側住宅樓底層,沿街單位一隅等,以較大限度提高土地使用率,協調公廁周圍環境。
公廁等級配置:點、線上的公廁應全部達到公廁要求,面上的公廁,也應以一類公廁為主,逐步淘汰二、三類公廁,對溝槽式公廁,也應隔成單間,符合文明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文明,各類建設設施的配套完善,使公廁的服務對象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如20世紀50年代城市的公廁服務對象主要是居民,這個需求量放大了,因為當時的住宅(含公房)是沒有衛生間的,一早一晚用公廁者,倒馬桶者熱鬧非凡,但現在不僅各家各戶都建有衛生間乃至公共場所也建有衛生間或廁所,分流了用廁者,大大減輕了公廁的負荷,因此僅是簡單地從服務半徑來確定公廁的數量已不夠科學了,而應根據地區總體規劃而定。
在規劃部門進行公廁設置時,應遵循以下要求:
(1)公共廁所應盡量設置在道路旁、交通樞紐處、游客集中處以及居住小區的商業網點處,并按標準設置晝夜易見的公廁統一的引導標志。
(2)作為公共廁所的補充,大型商場、餐飲場所、場所等場所內部需按有關標準設置供顧客使用的廁所,并鼓勵單位廁所向社會開放(這部分廁所不在本規劃公共廁所范圍內)。
(3)單獨式公廁與附建式公廁相結合,合理布局,但應盡可能發展附建式公廁,尤其在車站、碼頭、各類場館、集市貿易及旅游景區(景點)等公建場所。附建式廁所的等級應不低于其所附建筑物本身的標準,應結合主體建筑一并設計和建造并與周圍建筑物、環境相協調,宜設置在建筑物底層,有單獨的入口及管理室。
(4)城區馬路兩側按不同的人員流動和繁華程度,分若干個檔次規劃或預留公廁位置,這些公廁的布點,也應與環衛設施一并考慮,以便日后管理和有助于市容的整潔,在郊區及那些駕車出行、步行或乘公交車的人員經常經過的所謂“中間”地區,需要設置多的公共廁所。
(5)鼓勵使用節水型、節能型、生態型和環保型廁所,如采用中水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及利用太陽能的廁所。
(6)新建公廁應設置無障礙通道和盲人用廁指引通道,配備殘疾人和老人專用便器。增加女性蹲便器數量。以上公廁應增設便于兒童使用的小型便器。
(7)單獨式公廁的建筑面積規劃為:商業繁華和人員流動量集中地段取50~100㎡,其他一般地區取50~60㎡,用地面積一般按建筑面積的1.4~2.0倍考慮,并要求其外墻與相臨建筑物的間距不應小于5.0m,周圍宜設置綠化帶。
其二、我國公共設施無障礙設計的概況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城市建設發生了巨大變化,許多城市已把城市基礎建設擺在各項任務的之前。但令人擔憂的是,在已經竣工的建筑物內、外的各種設施和正在施工的建筑物的設施仍然沒有考慮到老年人、殘疾人的某些特殊需要,這些建筑物的突出缺點是居住地與周圍的各種服務設施不能有機地結合起來,許多公共場所內沒有無障礙環境設計,老年人、殘疾人的某些特殊需求并沒有在規劃設計中體現出來,如果城市規劃建設是在一種狹隘與缺乏遠見的思想指導下,沒有考慮到二十一世紀人口年齡結構的老齡化,那么,必將會給未來城市的集中性、系統性、開放性和綜合性留下這樣、那樣的后遺癥。
無障礙設施在我國還不普遍,其重要意義還沒有被人們認識,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客觀上已十分迫切地提出了這方面的問題。在我國一些大城市中的公共場所,如電影院、劇院、商店等公共場所中突出的問題是在設計上沒有考慮老年人、殘疾人的特殊需要,如在進出入口、電梯、樓梯沒有無障礙設計,公共廁所內沒有方便老年人、殘疾人的坐式便器,僅有不銹鋼蹲便器,廁所內沒有扶手及出現意外情況向外呼叫的電鈴,在電影院,劇院、展覽館等公共場所的走廊里、體息室內沒有便于行動不便的老人行走的扶手,也沒有方便坐輪椅的老年人看電影、看劇的位置,往往公共場所內電話的位置太高,飲水處放置位置都沒有考慮坐輪椅的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因此,在公共場所設置專為殘疾人(老年人)使用的電話、飲水處、電鈴,都不宜太高。
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化、工業化,引起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社會趨向于老齡化。人口老化,為老年人服務的各種設施要大量增加,除了要大量增加托老所、敬老院、老年商店、老年活動場所等公共福利設施外,為老年人服務的食品行業、機構、服務行業等也要大量增加。老年人由于年齡、身體健康程度不同,因此他們的各種需求也就不同,所需社會服務和援助的種類和次數也會隨之增加,這種援助、服務可由或社會團體來提供,或由一些專門服務的集體機構提供,同時這種服務也可以聘請身體健康的老人參與,提倡老年人之間相互幫助、自力生。
下一篇:沒有了